第161章:陕西再次大旱!好消息是没死人(1 / 2)

陕西大旱!</p>

不出意外,在崇祯元年这一年,陕西还是爆发了旱灾!</p>

东暖阁内。</p>

看着手上的急报,朱由简心中感慨一句。</p>

明末,陕北连年大旱。</p>

崇祯元年,延安府一年无雨,草木枯焦!</p>

八九月间,百姓食尽蓬草!十月,再剥树皮!年终,剥光树皮,不得已吃山中石!</p>

这是史书上对这一年旱灾的记载。</p>

然而。</p>

朱由简只是感慨,而并不慌乱。</p>

“陛下!”</p>

“坏消息是,陕西又大旱了!而且这一次的旱灾比去年还要严重!”</p>

“尤其是陕西延安府,可谓是赤地千里!”</p>

“但好消息是百姓们都有饭吃!没有人饿死!也没有聚众起义!”</p>

暖阁内。</p>

在场所有人都是松了口气!</p>

由于朱由简提前布置,把陕西上下的贪官污吏和不法地主们杀了个遍!</p>

将大量土地交给百姓们耕种!</p>

再加上大规模水利灌溉设施的兴建。</p>

就算是大旱,百姓们也可以从水库引水进行最基础的灌溉!并维持生活所需!</p>

除此之外。</p>

之所以没饿死人。</p>

还要多亏了在中、下等田中大面积种植的土豆和红薯!</p>

尤其是土豆!</p>

这玩意儿虽说现在有些许毒性,搞不好还会让人过敏,但胜在抗旱且高产!</p>

混着粗加工的米面一起吃。</p>

倒特么的还营养均衡了……</p>

“陛下圣明!”</p>

“若不是陛下年初的时候在陕西雷厉风行地进行改革!恐怕这一场天灾,最起码也要死几十万人啊!”</p>

“陛下圣明!”</p>

……</p>

群臣下拜行礼。</p>

望向朱由简的眼神中,满是敬畏与佩服!</p>

多少年了!</p>

这可是头一次遇到天灾而没饿死人啊!</p>

而对于朱由简来说,陕西遇到天灾而没有死人,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!</p>

这证明他的办法是有用的!</p>

通过土地改革、建设水利灌溉系统和种植高产作物这三个办法。</p>

的确可以抵御残酷的天灾!</p>

这对于身处小冰河期的大明来说,同样是一个好消息!</p>

“事实证明。”</p>

“朕这一套用来应对天灾的法子,是可行的!”</p>

“诸位爱卿,朕想在全国推行这一套办法,从而让全国上下遇到天灾时少死些人!”</p>

“你们以为如何?!”</p>

闻言。</p>

在场的内阁成员和六部九卿纷纷默默沉吟。</p>

不一会后。</p>

户部尚书郭允厚拱手道:</p>

“陛下,土改、水利、农作物这三个办法中,后两者在全国推行下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!”</p>

“最多不过是花些钱罢了!”</p>

“可这第一条……”</p>

郭允厚面露难色。</p>

孙承宗苦笑一声,接过他的话头继续说道:</p>

“土改恐怕会非常艰难!”</p>

“而且一个不小心的话,说不定就会引起地方叛乱造反!推行的阻力也会非常大!”</p>

土地改革!</p>

这条政策简直就是要地主老爷们的命!</p>

他们世世代代当老爷的,怎么可能会乐意把“自己”的土地分给那些底层百姓?!</p>

地主老爷又不是什么大善人。</p>

所以要推行土改,势必会血流成河!</p>

“而且这土地改革还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!那就是清丈田亩!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