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:大明想要中兴,就必须要削藩!(1 / 2)

削藩!</p>

朱由简脑子一懵,满脸见鬼的模样。</p>

整个大明朝第一次说出削藩这个词的,居然是身为藩王的肃王朱识鋐?!</p>

啊?!</p>

朱由简深深地看了他两眼,随后吩咐道:</p>

“高文采!”</p>

“传令下去!你和卢象升守在马车边上,其余人全部退出二十步!”</p>

“有胆敢靠近马车者,格杀勿论!”</p>

“是,陛下!”</p>

马车外高文采恭敬应是,随后一阵嘈杂声传来。</p>

原本跟随銮驾一路前行的兰州府官吏,和甘肃镇将领们,全部被锦衣卫屛退开。</p>

待事情安排妥当。</p>

朱由简才重新望向朱识鋐,皱眉郑重道:</p>

“你方才说什么?!”</p>

“削藩!”</p>

“陛下!臣肃王朱识鋐主张削藩?!”</p>

朱由简眉头皱的更紧,而朱识鋐则继续解释道:</p>

“臣自从袭爵以来,一直谨小慎微,循规蹈矩,不敢逾矩!”</p>

“这兰州城是很大。”</p>

“但相比于整个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而言,却十分的小!”</p>

“臣也想去北边的长城上看看!”</p>

“臣也想去西边的敦煌和张掖看看!”</p>

“臣还想下江南,去湖广!见识一番我大明的壮阔山河!”</p>

“但是!”</p>

朱识鋐语气愈加低沉。</p>

“臣没有资格去看!”</p>

“成祖皇帝定下的规矩,藩王不得私自出城,不得与其他宗室亲王见面!”</p>

“所以这就是臣请求陛下削藩的私心!”</p>

朱由简默然。</p>

大明沟槽的宗室制度在创立的一开始,的确为恢复民生,统一天下立下了不小的贡献。</p>

但时移世易。</p>

如今。</p>

传承两百多年的总是制度,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!</p>

“除了臣的私心外,臣还有从我大明利益角度出发的公心!”</p>

“陛下。”</p>

“您可知道世人都是怎么说臣等这些宗室的吗?”</p>

朱由简闻言,心中一动,却并没有回答。</p>

“猪。”</p>

“养猪!”</p>

“天下百姓都说大明朝廷在全国各地建了几十个亲王府,二百多个郡王府,用来养上百万宗室!”</p>

朱识鋐面露苦笑,缓缓摇头。</p>

养猪!</p>

大明沟槽的宗室制度,就是在养猪!</p>

宗室当中不是没有天赋异禀,有各方面才能之人。</p>

可《皇明祖训》写的清清楚楚,宗室不得经商,不得参加科举!</p>

甚至。</p>

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!</p>

整日只能被圈禁在府邸中,领着朝廷是不是克扣一大半的俸禄,过着如同被豢养的猪一般的日子!</p>

“陛下!”</p>

“像臣这样的亲王,亦或者郡王过得自然是荣华富贵,可最普通的那些宗室呢?”</p>

“比如奉国中尉,比如辅国中尉?”</p>

“朝廷每年给他们发的俸禄连标准的三成都不到!还不允许他们经商谋生,他们如何养家糊口?!”</p>

朱由简沉默了。</p>

这个问题,他也想过。</p>

有一点出乎世人的认知,其实明末绝大部分的底层宗室过得都不咋地!</p>

自嘉靖年间开始。</p>

屡次有底层宗室活不下去,故意犯法,然后举家被迁入凤阳祖陵。</p>

这么做虽然没了爵位。</p>

可起码在凤阳祖陵还能吃上一碗饱饭!</p>

“所以说。”</p>

“我大明的宗室制度,必须要改革了!”</p>

“而且除此之外。”</p>

朱识鋐顿了顿,像是在整理思绪。</p>

“陛下刚在西安弄死了秦王。”</p>

“但豢养私兵、勾结卫所、恶意兼并、插手行政……这些罪过,难道真的只有秦王一个人触犯吗?!”</p>

“晋王、代王、庆王、楚王、蜀王、潞王、福王……”</p>

“我大明有几十个亲王。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