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?”</p>
郭允厚喃喃自语,重复着这句话,眼神逐渐亮起,闪烁着明亮的神色。</p>
土地私有制的好处在于可以调动百姓耕种的积极性,且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朝廷行政力量!而土地国有化的好处则在于可以彻底抑制住土地兼并!</p>
两者皆有优秀之处,为什么不能兼顾呢?!</p>
“陛下圣明!”</p>
“好一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!”</p>
“这样一来,百姓们既可以得到土地,放心地积极耕种,又不会因为土地买卖而逐渐走上失地沦为佃农的老路!”</p>
“好计策!”</p>
郭允厚大加赞扬,心中异常欢喜。</p>
作为大明朝的户部尚书。</p>
他虽然能力算不上优秀,但在其位谋其政,如今听到这么个两全其美的计策,自然是极为欣喜!</p>
说白了。</p>
这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其实就是朝廷做地主,百姓做佃户!</p>
百姓种田,缴纳赋税!</p>
在去掉地主老爷这个赚差价的中间商后,朝廷可以照常收赋税,百姓们则在交完赋税后能剩下更多的余粮!</p>
这样一来。</p>
有了余粮,百姓们自身抗天灾风险的能力便提高了!因为吃不饱饭而造反的概率,也会随之下降!</p>
朝廷、百姓。</p>
这是个双赢的政策!</p>
“当然了。”</p>
“具体细节还需要再商议一番。”</p>
“陛下说的是,臣认为应该在朝廷和百姓签署的契约上限定一下要求,例如若田地荒废,次年即立刻收回!重新分配等等!”</p>
刚刚上任的陕西布政使汤原奇躬身行礼,继续道:</p>
“在此之外。”</p>
“臣认为还应该限定百姓们承包的年限!”</p>
“每个十年,地方官府就必须在朝廷中枢的监督下,重新分配土地!”</p>
“并且在分配土地时,上等、中等、下等田按比例均分,免得因为不公而引起百姓的抵触!”</p>
“可以!”</p>
朱由简瞟了眼说出这番话的汤原奇。</p>
“汤爱卿持重之言,朕认为可行!”</p>
“你刚才提到了要按照比例分配不同等级的田地,既然如此,那是否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,让下等田变成中等田呢?!”</p>
“按照郭爱卿的说法。”</p>
“下等田和中等田的最大区别,就是是否有水源灌溉?对否?!”</p>
几人点头,齐声答是。</p>
在农业种植上,水源永远是评定一块田地优劣的最大标准!</p>
有水源灌溉的,哪怕再怎么贫瘠也是中等田,而无水源灌溉地,就只能是下等田了!</p>
毕竟。</p>
没水源的下等田只能靠天吃饭!</p>
老天爷今年下多少雨,就决定了这块田地今年的收成有几何!</p>
“所以。”</p>
“朕认为除了让百姓们分到田地之外,还需要朝廷出面,营建诸多水利设施!”</p>
“从而让更多下等田获得水源地灌溉!”</p>
营建水利设施!</p>
水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至关重要,而朱由简更是知道在未来几年陕西基本都要出现严重旱灾!</p>
旱灾降临。</p>
连有水源灌溉的田地都会减产,更别说没水源灌溉的下等田了!</p>
说话间。</p>
朱由简拿起那份记录着陕西历年天灾情况的文书轻轻摇了摇,对在场众人郑重道:</p>
“朕要修水库!修水渠!”</p>
“在雨水多的时候,把水积蓄起来,等到枯水时开闸放水,以免田地里的庄稼都活活旱死!”</p>
“郭爱卿。”</p>
“如今陕西上下,靠朝廷的赈灾粮度过寒冬的百姓大概有多少?!”</p>
“回禀陛下!”</p>
“根据各县的黄册和文书,可知今年陕西旱灾大概有八十万人受灾!其中已经有近十万百姓…冻饿而死!”</p>
“剩下七十万百姓,连同其他缺粮严重的百姓加起来,大致有近百万人,靠着朝廷的赈灾粮过活!其中绝大部分,都是无地的佃户!”</p>
朱由简微微颔首。</p>
饿死十万人!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