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按照您的吩咐,陕西全省上下的土地情况和历年受灾数据已经查出来了!”</p>
“根据鱼鳞册上的记载。”</p>
“陕西如今共有土地103万顷!其中一成半为上等田,三成为中等田,五成半为下等田!”</p>
说话间。</p>
郭允厚顶着俩黑眼圈,将一份写有各项数据的文书奉到朱由简面前。</p>
朱由简接过后看了眼一副肾虚公子模样的郭允厚,忍不住由衷赞赏道:</p>
“有劳爱卿了!”</p>
若是我大明的官员,有一半如爱卿这样不辞辛劳地为国为民,那便中兴可望了!</p>
“陛下谬赞!”</p>
郭允厚拱手行礼,朱由简低头看向手中的文书,收敛神色。</p>
所谓上等田,就是有水源灌溉且土地肥沃的田地,中等田是有水源灌溉,但较为贫瘠的土地!</p>
至于下等田。</p>
则是无水源灌溉,且贫瘠的土地!</p>
根据鱼鳞册的记载,无水源灌溉且贫瘠的田地,占据陕西田地总数量的一半以上!</p>
而一亩江南上等水田,遇到好年景也不过是三石半粮食。</p>
这旱地下等田的产出,便可想而知了!</p>
而产出的粮食还要上缴赋税,百姓一年到头,其实根本就剩不下多少粮食!</p>
没有积蓄下粮食。</p>
百姓就没有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!</p>
一旦遇上个天灾,动辄歉收,甚至于绝收!就要面临生死危机!</p>
“百姓过得实在艰辛呐!”</p>
朱由简感慨一声,抬头望向郭允厚,轻声问道:</p>
“那历年天灾的详细数据呢?”</p>
“回禀陛下!”</p>
“根据多方记载,可知自天启元年以来,陕西没有一年是没爆发天灾的!”</p>
“天启元年,蝗灾!”</p>
“天启二年,旱灾!”</p>
“天启三年,冻灾!过冬苗几乎尽数死绝!”</p>
……</p>
“天启七年,旱灾,西安府、凤翔府、延安府等府、州、县,无论哪种田地,几乎都是歉收!甚至绝收!”</p>
“百姓们大多家中没有余钱,余粮也不多。”</p>
“所以一旦出现天灾,基本上就要在各地士绅、地主的逼迫下贱卖土地,换取度过天灾的口粮!”</p>
“这也是陕西百姓为什么大多数是佃农的根本原因!”</p>
郭允厚声音很轻。</p>
在他说完之后,整个大殿内随之陷入寂静之中,只余下几人的呼吸声彼此交相辉映。</p>
“唉……”</p>
朱由简长叹一声。</p>
“在这种情况下,百姓们还要承担高额的赋税!”</p>
“若是佃农,怕是还要把几成的粮食交给地主当租子!哪怕是丰年,剩下的粮食能让全家老小吃个温饱,就算好的了……”</p>
一时间。</p>
殿内寂静无比。</p>
而就在这时,侍者来报,称陕西督粮参政洪承畴就在殿外,等候召见!</p>
“让他进来!”</p>
片刻后,洪承畴大步走入存心殿,下拜行礼把流程走了一遍后,朱由简直截了当地说道:</p>
“郭爱卿,把方才之事转述给洪承畴!”</p>
“朕想听听洪爱卿你的意见!”</p>
(/90687/90687875/14331509.html)</p>
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