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章:徐光启来京!改革国子监!(2 / 2)

此人如今虽然已经65了,可须发却并未斑白。</p>

整个人浑身上下虽然风尘仆仆,但却显得精神奕奕,在衣领的下方依稀可见挂着个银质的十字架,明显是个天主教人士。</p>

没错。</p>

徐光启是一位天主教徒!</p>

当然了,这点不重要,重要的是此人可谓是大明朝当今除了朱由简外,对西方最为了解之人!其在数学、天文学等方面造诣极其深厚。</p>

与东林党人那群伪君子相比,妥妥的进步人士!</p>

“徐爱卿好风姿!”</p>

“陛下谬赞!”</p>

“臣前些日子身患重疾,因此耽误了奉陛下旨意来京的时间,还请陛下恕罪!”</p>

言罢。</p>

徐光启就要下拜请罪,却被朱由简挥手拦住。</p>

“爱卿不必自责。”</p>

“生老病死乃是常态,朕岂会因为这种事情而责罚于爱卿?!如今爱卿回京了,朝中国子监祭酒一职尚且空缺,不知爱卿是否愿意接任呐?!”</p>

朱由简笑盈盈的看着他。</p>

对于有能力且有报国之心的读书人,他还是很看重。</p>

“爱卿不用急于答应,朕先跟你说说关于国子监改制一事。”</p>

朱由简说着,从桌案上的一堆奏书低下抽出一张纸笺,递给站在面前的徐光启。</p>

“关于国子监,之前所发生的事情想必徐爱卿也知道。”</p>

“实不相瞒。”</p>

“朕就是在那群国子监贡生逼宫之后,才决定要对国子监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!”</p>

“其中的首要任务,就是更改国子监学生们的日常教材!”</p>

听见这话。</p>

接过纸笺仔细阅读的徐光启身躯一震,抬头望向皇帝,迟疑半天询问道:</p>

“国子监的教材是太祖皇帝定下的,陛下难不成要更改祖制?!”</p>

“对!”</p>

朱由简点头。</p>

“建国之初,因为大量缺乏官吏的缘故,太祖皇帝才设置国子监并规定教材从而迅速培养大批官吏!”</p>

“但时移世易。”</p>

“像《大诰》等教材,如今已经不再适用了!”</p>

国子监的读书人和寻常读书人学得东西没啥区别,无外乎是《四书五经》、《大诰》、《大明律》等等。</p>

当然。</p>

并非说学这些东西没有用。</p>

只是现在大明内忧外患,苦读《四书五经》,整日背诵《大诰》是没有用的!这些东西救不了大明!也救不了华夏!</p>

大明想要中兴,就需要一批进步学子!</p>

而国子监,就是朱由简挑选出来,培养能够带动大明朝前蓬勃发展的进步学子的温床与培养皿!</p>

“那以陛下之意,国子监该教授哪些东西?”</p>

徐光启皱眉询问。</p>

朱由简听后淡然一笑,竖起几根手指,一字一顿的沉声道:</p>

“其一,数学!”</p>

“其二,理学!”</p>

“其三,工学!”</p>

“其四,法学!”</p>

“其五,哲学!”</p>

(/90687/90687875/14331528.html)</p>

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