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2章 打破业界记录的预后!(1 / 2)

之前周景芝的淋巴静脉吻合术,就是他主刀!</p>

这意味着,并非只有许秋能做!</p>

汤姆森也行!</p>

“所以不是只有许秋能达到标准。</p>

“是因为特殊术式!”</p>

汤姆森看向戴楠。</p>

不过,此时戴楠也在思索。</p>

这些病人,做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部位都不一样。</p>

想要直接归纳出共同点,还得废一番苦功夫。</p>

“我看看。”</p>

这时,许秋说道。</p>

戴楠点点头,将自己刚刚整理好的笔记本推给了对方。</p>

许秋默默地看着。</p>

同时,脑海中不断地闪过手术的具体细节。</p>

对于戴楠等人来说,想要抓住这些患者的要点有些困难。</p>

毕竟他们不是主刀。</p>

但在许秋脑海中,却能通过手术过程,反推共性。</p>

“这一个病人进行了多达十三处的重建。”</p>

“这一个……用了0.1mm口径的深层淋巴管和周围的小静脉进行吻合,重新建立可淋巴-静脉回流通路……”</p>

“这一个,颈部淋巴水肿……”</p>

许秋一个个地查阅过去。</p>

眼前仿佛飞过了手术时的画面。</p>

会议室鸦雀无声。</p>

众人都安静地等着。</p>

要么看手边病历,要么望着许秋,脸上都有着期待。</p>

戴楠也没有闲着。</p>

她翻出了有关“阿尔茨海默病逆转”的病例,尝试与眼下这些病人进行对照。</p>

约莫十分钟后。</p>

许秋的目光终于从笔记本上挪开。</p>

霎时间,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了许秋身上。</p>

许秋也不负众望地道:“他们最大的特点,应该就是都做了颈深部淋巴管—静脉吻合。”</p>

“颈深部吻合?”</p>

戴楠、汤姆森表情一怔。</p>

他们赶忙调出了手边的病历,进行一一比对。</p>

果然,虽然病人的情况千差万别,但,他们在复杂且数量庞大的淋巴管吻合之中,的确都出现过深部淋巴管—静脉吻合。</p>

哪怕只做了简单的引流,也是实打实地疏通了淤塞。</p>

虽然没有想清楚“深部淋巴管—静脉吻合”与“分期逆转”之间的联系,但戴楠等人还是有些兴奋。</p>

这算是有研究方向了。</p>

“那之后的病人,就按照这个标准来筛选?”戴楠道。</p>

许秋想了想,补充了一句:“志愿者的标准可以改一改。仅仅有阿尔茨海默病,但愿意接受深部淋巴管—静脉吻合手术的,也可以纳入其中。”</p>

之前没有方向。</p>

只能判断可能是淋巴水肿手术引起了逆转。</p>

所以,志愿者的条件是同时满足阿尔茨海默病和淋巴水肿两点。</p>

而现在大概率锁定了“深部淋巴管—静脉吻合”,自然就可以朝着这个角度去研究了。</p>

……</p>

结束五天的高强度手术后,许秋这边也总算迎来了短暂的休息。</p>

在下一批次的病人到来之前,他短时间内都可以不做淋巴管静脉吻合术了。</p>

当然,不做手术,许秋还有病人要处理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