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三吾那花白的胡须不住地微微颤抖,正要迈出步伐,开口陈词之际。</p>
詹徽眼尖心快,再度抢言:“淮西乃大明朝龙兴之地,是祖宗安寝之处。陛下选择此地册封,必是因为皇孙仁德感动天地,承继祖宗之风范。”</p>
“微臣以为,皇孙受封淮西,是对宗室的极大鼓舞,提醒我们永志不忘大明初创的艰辛,让世代子孙铭记国家建立之不易。”</p>
“陛下今日此举,实为深思熟虑,微臣言辞笨拙,难以尽表。为此,特向淮西郡王殿下致贺,向陛下贺喜,向大明王朝贺喜。”</p>
詹徽这家伙,真会拍马屁。</p>
刘三吾瞪着滔滔不绝的詹徽,眼中怒火几乎要喷涌而出。</p>
果然是个阿谀奉承之徒。</p>
随着詹徽抢先庆贺,赵勉与茹瑺两人见状,显然朱元璋对此事已做了决定,不论心中有何别样想法,此刻也只能紧跟其后,同声祝贺。</p>
朱元璋听到这话,心情大悦,放声大笑,摆了摆手,衣袖随风飘扬。</p>
“拟旨,公布于朝廷。”</p>
一直蠢蠢欲动的解缙,立刻上前几步,恭敬行礼:“陛下,微臣愿为淮西郡王起草圣旨。”</p>
朱元璋瞅了瞅解缙,眼神里闪烁着几丝不易察觉的深意,随即轻轻颔首,“准了。”</p>
解缙嘿嘿一乐,搓搓手,在朱标身旁盘腿坐定。</p>
他从一旁的木盒中取出空白圣旨,铺展在自己面前,然后满怀敬意地望向朱元璋。</p>
“皇孙允熥,素以敦厚谨慎著称,勤勉更甚以往。”</p>
“孝顺天生,是为人子的典范。清操于生平,身体力行,从未有过半分松懈。”</p>
“今特命,授封册宝印,册封为淮西郡王。”</p>
朱元璋字斟句酌,解缙则低头握笔,笔下如龙飞凤舞,一气呵成。</p>
待圣旨书写完毕,解缙恭敬呈上,朱标自旁取来皇帝玉玺,郑重地盖于其上。</p>
至此,仪式圆满达成。</p>
詹徽等众人再次惊叹连连。</p>
皇上此番册封之词,显然是早有腹稿在心。</p>
否则,按照平日里皇上那直来直去的性子,恐怕只会简洁到一句话罢了。</p>
直至此刻,众人才恍然大悟。</p>
今日这一幕,原是一场大局,一场由朱元璋亲自主导的大戏。</p>
一切早在算计之中,目的无非是将大明王朝的龙兴福地,列祖列宗的根基,封予朱允熥罢了。</p>
那么接下来呢?</p>
皇上又将有何等重赏,加诸这位淮西郡王?</p>
詹徽等人,仿佛心有灵犀,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朱允熥。</p>
恐怕从今以后,大明皇太孙之位,将再无任何争议。</p>
不用等到明日,只怕是旨意一出宫门,经由中书省昭告天下,整个大明朝廷都将为之沸腾。</p>
早已选边站的人自会欢呼庆祝,保持中立者也将立刻支持。</p>
莫名的情绪在詹徽等人心头涌动。</p>
大明江山的第三代,真的定下来了吗?</p>
朱元璋哪里顾得上臣子们的种种心思,见事情已尘埃落定,自己的意图圆满实现,便抬头对几人说道:</p>
“你们先退下吧,咱这爷孙三人,有些私话要说。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