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啊,张浚本来就是个废物嘛。</p>
既然是废物,朕为何要担心他出任正宰相呢?</p>
赵构脸色顿时变得和缓了不少,对着赵昚道:</p>
“皇帝啊,你想要张浚当宰相,老者也不说你什么,朝政都是你治理嘛,选什么宰相是你说了算。”</p>
“但是,汤思退才是右相,就算要换宰相,也应该由汤思退进补左相,张浚进补右相,这才符合大宋一直以来的宰相制度。”</p>
“不然,这左相动不动就越级提拔,你让将来的右相还怎么安心给你办事?”</p>
“宰相进补制度,自然是有其道理在的嘛。”</p>
赵昚一听,也是迟疑了一下,道:</p>
“可张浚当年也当过宰相啊,父皇。”</p>
赵构正色道:</p>
“说得好像汤思退没有当过一样!”</p>
“以前是以前,现在是现在。”</p>
“现在汤思退是右相,就应该由他来进补左相。”</p>
“等什么时候汤思退罢相了,你再让张浚这个右相进补左相也就是了,能费得了多少时间?”</p>
赵昚一听,好像也真是这个道理,便点头道:</p>
“父皇教训得是,孩儿明白了。”</p>
于是很快赵昚就发布圣旨,让汤思退接任左相,张浚接任右相,仍兼枢密使。</p>
汤思退既然接任了左相,获得了议和的主导权,那么也就和张浚起了冲突。</p>
张浚的意思是,要赵昚把行在迁到建康府,以表示皇帝赵昚对北伐的强硬态度。</p>
有了这个态度,各地的将军、官员们自然就会对操练军队上心。</p>
而且也能凭借这个态度,在进行之中的议和获得更大的谈判空间。</p>
(/98654/98654291/18984920.html)</p>
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