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六十三章 考成法(1 / 2)

林煜微笑道:“说说呗!有想法是好事情,就算说错了也可以改正。”</p>

得到了林煜首肯,于谦当下说道:“林先生,您刚才说过,位居国家基层的官吏,他们掌握了一个国家的基层行政中绝大部分的权力,但他们也因此而仕途无望,甚至无法参加科举,世代只能为胥吏,而不得官身,所以才会选择追求财富,并大肆利用手中的权力,去贪赃枉法、盘剥害民。”</p>

“那既然如此,能否略微的放开一些限制,比如不再是只有一、二品的衙门,其中的胥吏才可做官?再允许胥吏的子嗣后代也能参加科举考试……”</p>

话音未落,杨荣便忍不住了,脱口而出道:“这不可能!”</p>

一声喝完,见到于谦、郑和、袁忠彻三人似乎都有些不解,杨荣先是平复了下情绪,方才开口解释道:“不是某看不上那些胥吏,我说的不可能也是有原因的。</p>

你们应该知道,我大明的官员和胥吏之间,本身便是存在一道天然的官场鸿沟,所谓流官不流吏,官员可以流动,但地方胥吏实际很难发生迁调,这也算是存在于官吏之间的制衡。</p>

官员无法在地方上长久扎根,而胥吏可以扎根,却难以与官员达成勾结,因为官员任期一到,要么贬官调走,要么升迁调走,绝不可能一直留任。”</p>

“如此一来,官员到任需要仰仗地方胥吏,来推行自己的政令,而地方胥吏同样也要仰仗官员,来替他们联络疏通官场,说起来可能不太好听,但这便是官场的现实。”</p>

“可一旦原来的不流吏,变成了胥吏可以考科举,可以升迁到别处做官,那会有什么后果?各位可想过没有!”</p>

于谦愣了一瞬,立刻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:“会让胥吏本来扎根在地方的关系网,如同血脉一样流通出去。”</p>

林煜淡淡说道:“也就是全新的‘寒门崛起’!”</p>

自古以来,“寒门”从来都不是什么寻常百姓可以碰瓷的,其专指门第势力比较低的世家,也叫做庶族。</p>

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因为大士族占据了几乎所有的政治资源和特权,让庶族难以出头,虽然庶族在地方有着盘根错节的势力,却依旧比不了那些顶级的高品豪门望族。</p>

再举个简单的例子,东晋名将陶侃,其多次平定内乱,最高官至荆州刺史,但他是个“寒门”子弟。</p>

那“寒门”什么时候才彻底消失不见的呢?</p>

到了宋朝,赵匡胤改革科举,给了寒门庶族更多获取政治资源的机会,再加上唐末乱世重创了原来的门阀士族,所以寒门崛起了。</p>

而现在,这些胥吏就相当于大明的新“寒门”,他们盘踞占有了地方的资源和权力,但却没有官场上的政治资源和通道。</p>

一旦允许他们考科举,给他们开放升迁做官的渠道,那这些在地方已经扎根的胥吏,就可以迅速外流串联,补足他们的最后一块短板,甚至一跃而上,如同当初士绅取代门阀,他们同样也可以取代士绅,并且比士绅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。</p>

于谦微微皱眉,他还是觉得这番话有失偏颇:“若不给胥吏升迁通道,那又如何才能让胥吏不好财?便如林先生说的血酬定律,天下熙熙皆为利往,军队的欲望是血酬,而官吏的欲望便是升官发财,既要胥吏认真办事,那么升官发财起码也要满足一样吧。”</p>

于谦已经跟着林煜听了半年多的课,思想早就不像从前那样刻板僵硬,对血酬定律的理解也比另外四人要来的更加深刻。</p>

在他看来,人活着总会有需求,便连曾经的自己,敢言直谏,不惜被打入天牢反省,那也是为了“邀买名望”。</p>

嗯,这是一开始于谦入狱,林煜还不知他的身份时,所给出的评价。</p>

于谦虽然当时自觉不是如此,还与林先生据理力争,但现在想想,自己当初那么冲动,似乎也正是潜意识觉得皇帝不会真的杀他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