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天傍晚,施琅终于苏醒。</p>
但是他病倒了。</p>
多尔衮的消息让他悲痛欲绝,一病不起。</p>
多尔衮安排福临的御医给他瞧病,并亲自看望施琅。</p>
施琅感动的热泪盈眶。</p>
此时他的思想已经发生了转变。</p>
之前的施琅为郑家而活。</p>
现在的施琅决定为自己而活。</p>
但是在效忠建奴这件事上,施琅还是有些疑虑。</p>
但很快,他又想通了一个道理。</p>
无论他是否效忠建奴。</p>
崇祯,朝廷,郑芝龙,郑成功以及所有大明子民,都认定他已经效忠建奴。</p>
他没有了退路。</p>
自此。</p>
施琅还是那个施琅,但施琅已经不是施琅了。</p>
......</p>
崇祯二十五年二月二十八。</p>
明军进抵抚顺关,随即出兵侦查萨尔浒一带的情况。</p>
萨尔浒位于抚顺关以东,浑河南岸。</p>
是山地和平原的交界处。</p>
掌控了这一带,就等于掌控了建州的门户。</p>
满达海没有在萨尔浒驻扎,而是效仿当年的努尔哈赤,在萨尔浒西北五里外的界凡寨扎营并修筑防御工事。</p>
确定周围没有埋伏后,王永吉命吴三桂进驻萨尔浒。</p>
自己则率领剩余兵马在后方驻扎。</p>
明军没有立刻发动进攻,而是等了起来。</p>
王永吉分兵的目的和当年的杨镐一样。</p>
表面上是合围赫图阿拉。</p>
实际是用主力把建奴主力吸引出来,侧翼两路快速包抄。</p>
完成釜底抽薪的战术。</p>
赫图阿拉城一破,建奴士气全无,必败无疑。</p>
但是杨镐犯了三个致命错误。</p>
一是高估了自己,二是低估了敌人。</p>
第三也是最致命的一点:情报泄露。</p>
或许有人觉得是杨镐自己泄露了情报。</p>
毕竟他在战前给努尔哈赤写信,把明军的出兵计划告诉了对方。</p>
实际上,信的内容都是假的。</p>
明军集结搞出的动静太大了,辽东人尽皆知。</p>
为了迷惑努尔哈赤,杨镐这才写了一封信。</p>
他在信中告诉努尔哈赤,明军有四十七万大军,兵分八路进攻赫图阿拉。</p>
要么投降,要么被明军剿灭。</p>
仅此而已。</p>
至于出兵时间,行军路线,统兵将领更是一字没提。</p>
在三个错误的影响下。</p>
明军大败,杨镐被捕入狱。</p>
王永吉既没有高估自己,也没有低估敌人。</p>
至于情报有没有泄露,王永吉也不敢保证。</p>
但可以肯定的是。</p>
如果情报被人泄露,那个人肯定是吴三桂。</p>
所以他决定让吴三桂率先发起进攻。</p>
www.mbeoge.cc。m.mbeoge.cc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