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8章(2 / 2)

即便抵御倭寇取得些许成效,却也只是治标不治本,往往只是反击战。</p>

所以老朱索性一刀切,直接施行海禁,严禁片板下海,以防沿海有人与倭寇勾结。</p>

可在陆知白看来,这一样是治标不治本啊。哪怕官方能贸易,整体也赚不了几个钱。</p>

弊端远大于益处。</p>

海禁之害于明朝尚轻,待到清朝,演变为闭关锁国,简直是离大谱,开历史倒车。</p>

大明、大清,真当自己是在玩万年不变的单机游戏吗?</p>

他们做梦也想不到,其他国家会变异!</p>

迅猛发展之后,携坚船利炮,忽然来袭。</p>

遭遇降维打击,这片土地,自然只有丧权辱国的结果,黑暗降临……</p>

这种事,断然不能再次发生!</p>

然而。</p>

想要劝说老朱放宽海禁政策,言辞和道理没有多大用,真正有用的还是坚实的经济基础。</p>

首先要有强大的船队,才能拉起强大的海军力量,直捣倭寇巢穴。</p>

当大明在东海拥有绝对的控制权,倭寇问题自然就解决了。</p>

而想要组建这样的船队与强大水师,说到底了还是资金。</p>

想要获取资金,就得从各个方面逐渐积攒……</p>

所以此次下南洋之行,势在必行!</p>

陆知白下定决心,不管朱元璋对此什么态度,他也绝不会改变初衷。</p>

下午。</p>

陆知白返回府邸,见到黄如琢,与他说了些事。</p>

黄如琢听闻要带贸易船队回去,沉思片刻后,便应承下来,说道:</p>

“我来时乃是一个小船队,所幸运气还好,未遇海盗。倘若规模庞大,必须配备火炮,否则极易被盯上!”</p>

陆知白点头说:“你愿意便好,其余事宜我自会协调妥当。”</p>

(/66956/66956372/19248472.html)</p>

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