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锦推门进去,一群平均年龄七十上下的老人齐齐拥过来,将她团团围住。</p>
杨老头一个便道:“好你个小丫头,回去过个年便不来了,正月都过半了!”</p>
苏锦道:“今天才正月十一,我们说好了元宵后才开始研究的。”</p>
“研究就要分秒必争,在家有什么好待,不如来多看两本书。”</p>
杜老笑道:“行了老杨,苏锦难得回趟家过年,你一天好几个电话地打,让她玩得也不痛快。”</p>
杨老理直气壮地反驳:“我这是鞭策她进步。”</p>
李老不跟他们拌嘴,将苏锦拉到旁边看墙上一幅巨画。</p>
“这是越朝的地貌图?!”</p>
等从苏锦脸上看到震惊神色,李老颇得意介绍道:“这些日子我把所有游记类古籍看了一遍,再结合现有的朝代记载的地貌迁移图,熬了一个春节,初步把这幅地图画出来了。”</p>
“我找出了卷轴上标注的几个富有特点的建筑山石的可能位置。”</p>
杜老拿着铅笔在墙上标注可能的位置。</p>
有可能的地方他就画个圈,不一会儿,巨型地貌图上就被画了二十几个圈圈。</p>
苏锦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,就被老人们按坐在桌前,一个个献宝似的把自己最近的研究给苏锦看。</p>
为争论谁先讲,竟还吵了起来。</p>
“都吵什么,你们谁的研究能比得上我?”杨老嚣张至极的声音没有引来一顿胖揍,反而让吵闹的大家们安静如鸡,随即便是四处张望,全然不看杨老。</p>
杨老迈着嚣张的步伐朝着苏锦走来,见有人阻挡,他咳嗽一声,挑衅地盯着那位老人。</p>
那位老人面露不满,还是让了道出来。</p>
杨老将一幅卷轴放到苏锦面前,将卷轴摊开,那熟悉的图案映入眼帘。</p>
亭子、山脉、古树,损坏的主体部分……</p>
苏锦反手就去摸自己背着的卷轴保护筒。</p>
看到她这动作,杨老得意地双手交叠放在拐杖上,下巴微抬:“不用看了,你的卷轴还在,这幅是我利用你提供的卷轴照片、原材料和书中记载的工艺造出来的仿制品,你就说像不像?”</p>
“像,太像了!杨老您太厉害了!”</p>
苏锦对他竖起大拇指,称赞连连。</p>
要不是真卷轴被她背在身上,她会以为面前的是真卷轴。</p>
她天天对着卷轴的人一眼看过去都没发现异常,可见做得有多逼真。</p>
“别看老杨性子急,做起赝品来那是连专家都难分真假的。你们看看,他竟然还把卷轴刻意做旧了。”</p>
杜老见杨老一副做了对事等着家长表扬的孩子样,干脆就满足他。</p>
若杨老有尾巴8@,此时定是翘起来的。</p>
“真品只有一幅,我们做修复工作总会束手束脚,多做几个仿制品,就能放开手脚做各种修复实验,推动进程。”</p>
苏锦喜不自胜。</p>
听证会还没开,杨老就送了她这么一份大礼。</p>
这不仅仅是仿造品,更是对画这幅卷轴的原作者画技画法的一次次尝试,为以后补齐卷轴缺失部分有重要作用!</p>
(/24443/24443812/17081678.html)</p>
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