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七章:皇权之色(2 / 2)

东方,属木,代表色是青色;西方,属金,代表色是白色;南方,属火,代表色是赤色;北方,属水,代表色为黑色;中方,属土,代表色是黄色。

华夏汉族的古人认为,这五个方位分别有一位统治者,即青帝、白帝、赤帝、黑帝、黄帝。在这五帝之中,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黄帝,因为其位于中央,五行属土,故为黄帝。

同时,因为土地的颜色是黄色,对于地处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的炎黄后代,古人对黄色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崇敬感。

因此,在相当早期的文献记载中,黄色就一直被视作吉祥的颜色了。最简单的证据就是,古时候人们将美好、吉祥的日子称作“黄道吉日”。

战国时期,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非常流行,人们用其来解释朝代更迭的原因。例如,黄帝属土德,大禹建立夏朝,标志着公天下的终结,故而属木德,木属青色,故夏朝尚青;商汤灭夏,是为金克木,故商朝尚白。

周武王灭商,是为火克金,故周朝商赤。秦始皇统一六国,结束了周王朝的封建制,认为自己是水德,故秦朝尚黑。而刘邦建立了汉朝,土克水,故汉代属土德,这就完成了一个轮回。

五德终始说在魏晋之后逐渐失去了其市场。但因为黄色是五色之中色,象征着中道,又有“龙战于野,其血玄黄”的说法,所以,龙本代表正统,其血又是黄色的,人们又将黄色、龙、君权天授这三点联系在一起。

而《周易·坤卦》中说:“黄裳,元吉。”这是最早把黄色的衣服和吉祥联系在一起的文献。有了这段说辞和龙血为正统的说法,从隋文帝始,帝王们不管是否属于土德,都逐渐开始着黄袍了。

到了唐高祖李渊时,朝廷首次颁布诏令,禁止平民着黄袍。“唐高祖武德初,用隋制,天子常用黄袍,遂禁士庶不得服。而服黄有禁自此始。”不仅是皇帝所穿的龙袍属黄色,就连宫殿、庙宇、器皿、诏书等都以黄为贵。

满清之时,“尚黄”思潮更是表现的无以复加,如八旗之中最高级的两旗即为正黄和镶黄。还特别规定了皇帝使用明黄,皇室其他成员使用杏黄,不可混淆,百姓不可以使用大面积纯黄的配色。

从先秦时期的五行学说到中国人对龙的尊崇,黄色注定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高贵的颜色,在宫廷瓷器中更是如此。

雍正一朝的黄色瓷器将这一色彩的尊贵无限放大。皇位的得来不易和至高尊严,恐怕没人理解得比雍正更透彻。建立在这种理解上,方才能烧造出最为尊贵的黄色。

所以在清朝皇帝一般就会赏赐黄马褂来表示对臣子的称赞以及认可。

天聪九年(1635),有人告发已经去世的原zlq旗主莽古尔泰、德格类谋反,皇太极趁机剥夺了莽古尔泰、德格类一门的旗权,并调任豪格担任zlq旗主,两黄旗则由他亲自统领。从此,八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格局。上三旗作为皇帝的亲兵,由皇帝直接统领。

清朝入主中原后,多尔衮成为满清第一号人物。小皇帝顺治(皇太极第九子)对他又恨又怕,无奈地尊称他为皇父摄政王。

在然后在顺治五年也就是公元一六四八年,多尔衮诬陷豪格,将其下狱。同时,他调任多尼(多铎次子)、阿济格顶替豪格成为zlq旗主,而他自己则担任正白、镶白两旗旗主。此外,他还将zlq调出上三旗,将自己的正白旗调入。此后,上三旗和下五旗未再变动。

多尔衮死后,顺治皇帝终于扬眉吐气对死后的多尔衮进行了清算,原来由多尔衮所领的两白旗也重新易主。正白旗作为上三旗之一,收归皇帝本人统领。镶白旗则由豪格之子富绶担任旗主。

此后,八旗的格局为:皇帝统领上三旗分别是正黄、镶黄、正白;礼亲王(代善世系)统领正红、镶红两旗;肃亲王(豪格世系)统领镶白旗;豫亲王(多铎世系)统领zlq;郑亲王(济尔哈朗,舒尔哈齐之子)统领镶蓝旗。

清朝初中时期,旗主的权力还是非常大的。后来经过几代皇帝的不断分化,从清朝中后期开始,八旗实际控制人都是皇帝本人了。

八旗之间原则上没有排名先后之分,也无实力强弱之分。八旗中的旗人在待遇上也没有任何差别,不存在上三旗旗人比下五旗旗人享有更多福利的情况。但上三旗包衣和下五旗包衣在待遇上差别巨大,前者是吃皇粮,后者是领王府俸禄。

此外,上三旗旗人比下五旗旗人拥有更多机会,比如皇宫内廷侍卫一般都是上三旗旗人才能担任。在上三旗中,头旗为xhq而不是正黄旗。下五旗则完全没有先后之分。